为了进一步发挥集体智慧,创新教学思路,促进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教改信息、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艺术,高效解决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我校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校的教学质量,现制定我校“集体备课”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充分发挥我校年级组、学科组教师群体优势和骨干教师教学的引领作用,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提升和学校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克服以往备课过程中存在的进度不统一、把握不住重难点、解决不了疑点、教材处理不当、教法欠缺、学法指导不力、训练不足、作业布置随意等现象。我校决定以实施“集体备课”为突破口,以“集体备课”的形式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年级组、学科组的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主要内容
集体备课以年级组、学科组为单位,主要解决教学计划、课程进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手段及方法、作业练习、测试等常规教学基本问题,以达到年级学科组内集体智慧和个人的特长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1、备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疑点。摸准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科学定位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之上,它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集体备课,应深刻领会课程标准,充分讨论生情、班情,在此基础上确立教学目标、教学重和难点,合理划分课时,使课堂教学密度均衡。
2、备教材处理。分析教材原先的设计思路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设计;这种设计是否符合我校学生的学情,能达到教学要求的程度;确定切合学情的入手点、突破点及教学思路。
3、备教法、学法:依据学情、内容设计教法,要体现灵活、实效。 集体备课时,应探讨教材中哪些知识是可以让学生自已学习掌握的,哪些是需要教师讲解的,教师讲解到什么程度。通过具体内容应教给学生什么样的有针对性的学法。
4、备教学流程,集体备课时应重点探讨教学流程。
5、备训练及作业设计。“作业”是教师了解自已教学效果、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一把尺子,这把尺子在教师手中。教师应怎样用好这把尺子,是我们集体备课需要探讨的问题。
(1)作业的量。不论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都应严格控制学生作业的数量,保证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作业。可以因人而异,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设立必做题和选做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2)作业的质。这也是教师集体备课讨论的重点。作业的设计应该既是对课堂学习的巩固,也是对课堂学习的反馈。作业题型的设计既相对固定,也应有所变化。作业内容的设计应把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巩固与掌握放在首位。
三、组织形式和基本流程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分年级以学科成立备课组,统一组织实施集体备课。
1、集体备课间周一次(单周),以年级学科组为单位组织具体活动,本学期共计8次。
2、集体备课活动以各年级各学科教师为单位在办公室集体开展。
3、每一次的集体备课由年级组长督促,主备人负责落实。以班级班号顺序确定主备人(第一次的主备人为各年级一班的教师),依次循环。主备人提前准备好集体备课初稿,并于活动开始的前一天将集体备课初稿交教导处审核,主备人为本次集体备课的组织者,负责组织本年级同科教师按时参加活动,并记载好教师交流意见。
4、每次集体备课之前对上次集体备课成果与教师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
5、领导督科安排:一二年级:后勤处
三四年级:政教处
五六年级:党建室
具体要求:督科领导按时参加活动,全程参与集体备课活动,会后撰写活动开展情况反馈记录表。
6、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共分六步。
(1)分配任务。此项工作要按教学进度提前安排,主备人按所时间确定好内容(主备人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好下2周的授课内容,撰写集体备课初稿)。
(2)初备。主备人要认真研究教材、教参和新课标,梳理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确定好教学的重难点。并就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和教学的生成和预设作深入的思考和设计,即教与学效果。无论是主备人还是辅备人都要在自已进行初步设计的基础上,明确书面列出自已的困惑和疑问,这是确保集体备课成效的一个关键环节。内容详见附表
(3)集体交流。交流的时间、地点由主备人协调安排。集体备课的价值在于相互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信息沟通,资源的共享,在交流中达到相互促进, 共同提高。为了创设良好的交流氛围,教师交流可以不拘形式,可以就一点有感而发,可以就整体发表见解,可以中途打断,可以求同存异,可以相互争执。发言时不分主次,某一方面能力强的,掌握信息多的可以多说几句,才入门的,经验欠缺的可以多听听,学学别人的方法。交流时的记录表由主备人填写。
(4)个人执教:将集体备课的成果付诸教学实践。
(5)教学反思。教师依据集体备课的讨论结果,结合本人教学情况撰写教学反思。
四、工作管理
教师集体备课的成功与否,是能否减轻教师工作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1、年级组长和各学科主备教师全权负责组织本组的集体备课活动,统筹安排,严格把关,确保集体备课活动能起到效果。
2、主备教师提前做好初备内容的撰写工作,要认真钻研教材,准确地把握重、难点,准备好集体备课初备稿,同学科教师提前钻研教材,以便集体交流时发言。
3、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六备、五点、两法、两题、五统一。
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六备:备重难疑点、备教材处理、备教法、备学法、备作业、备训练。
五点: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疑点。
两法: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
两题: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
五统一: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统一作业布置、训练和活动,统一单元测试。
4、严格考勤制度,迟到、早退、缺勤按考勤制度执行。
5、集体备课采取主备教师主讲大家讨论的办法,把集体备课落实处。
6、集体备课交流稿由年级组长审阅后上交教导处,以备期末评定。
8、按备课内容,同组互相听课评课,评价备课实用情况。
9、年终考核加入集体备课的内容。
五、集体备课的考评
1、集体备课的考评纳入教研组考评中的备课工作,满分10分。
2、缺备课进度扣2分。
3、集体备课时间缺席一次,每人次扣0.5分。
4、教导处不定期抽查中:集体备课前未完成初备内容每人次扣2分;初备内容无备课组长签字,每人次给本人扣2分,给备课组长扣1分;初备内容不符合要求,敷衍粗糙的每项每人次扣0.5分。
5、主备教师不按时给年级组长、教导处上交教案的每人次扣1分。
6、以上考评成绩,也是教研组长考评成绩之一。
三 、四 年级 语文 学科集体备课进度表
教学周 |
时间 |
教学内容
(主备人拟定) |
组织集体备课时间 |
主备教师 |
三年级 |
四年级 |
第3周 |
2.27——3.03 |
|
2.28 |
彭福群 |
许荣姣 |
第5周 |
3.13——3.17 |
|
3.14 |
黄晶 |
张燕 |
第7周 |
3.27——3.31 |
|
3.28 |
赵小兵 |
刘俊红 |
第9周 |
4.10——4.14 |
|
4.11 |
彭福群 |
许荣姣 |
第11周 |
4.24——4.28 |
期中考试 |
4.25 |
黄晶 |
张燕 |
第13周 |
5.08——5.12 |
|
5.09 |
赵小兵 |
刘俊红 |
第15周 |
5.22——5.26 |
|
5.16 |
彭福群 |
许荣姣 |
第17周 |
6.05——6.09 |
|
6.06 |
黄晶 |
张燕 |
第19周 |
6.19——6.23 |
|
6.20 |
赵小兵 |
刘俊红 |
第21周 |
7.03——7.05 |
期末监测 |
7.04 |
彭福群 |
许荣姣 |
说明:
1、主备教师为当次活动负责人。负责组织本小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并填写好当次的记载表。
2、若集体备课当天有其它特殊活动(例:期中考试)不能按时组织的,依次往后顺延。
三、 四 年级 数 学 学科集体备课进度表
教学周 |
时间 |
教学内容
(主备人拟定) |
组织集体备课时间 |
主备人 |
三年级 |
四年级 |
第3周 |
2.27——3.03 |
|
3.02 |
但娟 |
谭先礼 |
第5周 |
3.13——3.17 |
|
3.16 |
陈想清 |
刘铁林 |
第7周 |
3.27——3.31 |
|
3.30 |
刘培成 |
陈武松 |
第9周 |
4.10——4.14 |
|
4.13 |
但娟 |
谭先礼 |
第11周 |
4.24——4.28 |
期中考试 |
4.27 |
陈想清 |
刘铁林 |
第13周 |
5.08——5.12 |
|
5.11 |
刘培成 |
陈武松 |
第15周 |
5.22——5.26 |
|
5.25 |
但娟 |
谭先礼 |
第17周 |
6.05——6.09 |
|
6.08 |
陈想清 |
刘铁林 |
第19周 |
6.19——6.23 |
|
6.22 |
刘培成 |
陈武松 |
第21周 |
7.03——7.05 |
期末监测 |
7.06 |
但娟 |
谭先礼 |
说明:
1、主备教师为当次活动负责人。负责组织本小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并填写好当次的记载表。
2、若集体备课当天有其它特殊活动(例:期中考试)不能按时组织的,依次往后顺延。
|